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探索

2024-04-28 17:58 出处: 人气:16  评论( 16 )

现阶段,人工智能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推进了行业的变革发展,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发展机遇。诸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助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师必须精进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下文对此展开讨论。

一、人工智能时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重要性

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在思想上对信息化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意识。究其根源,是这些教师尚未认识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工作,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将人工智能融入到课堂教学是顺应教育政策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够助力教师更好地适应个性化教学需求,实现精准化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育资源的分享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工具,教师能够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确保知识体系的鲜活性和时效性。

(二)必要性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教育平台、在线学习社区、个性化学习路径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元、更个性化的学习选择。这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未来。一个具备高度教学能力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引导者,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满足学生学习诉求为导向,教师利用智能平台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2016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等四部门印发了《“互联网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互联网 +”的教育新模式和新业态,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重塑教学形态,打造多维学习空间,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资源。2017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指出要充分开发智能学习平台,更好地为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同时,鼓励支持高校和企业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和实践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以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高需求。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个体能动性,精简高效是其表现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更具现实性。

三、高校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根据上文所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批批思想前卫的大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有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师运用人工智能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掌握必要的智能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思想意识,能够了解和充分运用现下的最新教育理念和信息教学手法,在课堂上实现两者有效的融合。为帮助高校教师转变思想观念,高校可立足于教师实际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讲座,研讨会和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促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和进修课程,以保持对最新教育理念的敏锐洞察力和实践能力。高校还需构建支持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研究平台,提供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如智能教学管理系统、个性化学习分析系统等,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路径,实现因材施教。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教师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顶层设计并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考虑到高校教师自身实际,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地。首先,顶层设计应包括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基地或在线学习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等内容,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同时,也可以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

激励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三)打造良好的智能环境

为有效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为教师创设有利的智能化环境,使教师身处其中,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构建教学体系,这是高校教师开展智能化教学的坚实基础。现阶段,虽然多数高校已经配备智能化教室,但多是停留在表面,设施并不完善。部分高校的智能化设备,也只能用来播放ppt,统计课堂教学的一些数据,实现这些简易的教学教学工作,这与真正的智能化教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随着智能设备的应用愈发完善,高校的教室们也开始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智能设备,但也只是简单的使用,未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相应的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通过校际合作,选取试点高校,制定实验计划,并根据试验结果整理归纳出构建智慧教育环境的策略与方法,形成完整的方案。

(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完善健全的智能化教学机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为落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举措,首先需从机制建立入手,用明确可视的标准去引导教师,使其明确自身的任务与职责。具体来说,高校应当制定详尽的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信息化教学的目标、路径和预期成果,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此外,学校还需推动构建支持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提供先进的教学平台和技术工具,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进一步,倡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智能化管理。

(袁秀丽 烟台职业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2-2018 企业家在线 投稿邮箱:sleenoez4@21cn.com